太史公说:匈奴断绝和亲后,攻打边境上的险要关塞;闽越凭借武力,擅自攻打东瓯,逼迫东瓯请降。这两支外夷交相不断地侵扰边境,即使是在汉朝最兴隆的时期也是如此,由此可以推知功臣受到分封的数量应该很多,当与高祖开国时相等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自从《诗经》《尚书》说夏、商、周三代“抵挡抗击北方的戎狄,讨伐处罚南方的荆舒”以来,曾经越过燕国去攻打山戎,赵武灵王依靠小小的赵国就降服了匈奴单于,秦穆公凭借百里傒称霸西戎,吴、楚两国的国君凭着诸侯的身份却能驱使百越。何况是一个统一的国家,上有圣明的天子统治,又同时具备文武之才,平定四海,使国内亿万百姓都团结和睦、安居乐业,面对外夷的侵扰怎能够安然无事,而不去经营边疆、出兵征伐呢?从此以后,汉朝就出兵北方,讨伐凶狠的匈奴,又出兵南方,消灭了强大的南越,将士们最终也都依据功劳受到了封赏。
晚辈儒士褚先生说:太史公在本篇的记事截止到孝武帝,因此我又撰写记录了孝昭帝之后功臣封侯的情况,编在下方,这是为了让后世的晚辈能够看到那些功臣们、传世久远者的经验,以及那些失败者、很短时间内就将爵位断送了的教训,使自己引以为戒。当世的君子,能够不守成规而见机行事,能够审时度势而随机应变,能够迎合世俗而受到重用,从而建功立业,封地封侯,在当世扬名,好不兴盛至极啊!
然而观察他们谨慎地保住兴旺的家业和取得的成就的表现,一点也不谦虚谨慎,而是骄傲自大,争权夺力,喜欢宣扬自己的名声,只知前进,不留任何退路,最终都被杀,封国也随即灭绝。依靠以上三种途径获得的侯位,在自己这一代就丢掉了,没能将功业传给子孙后人,让子孙们也能沐浴恩德,这不是很大的悲哀吗?
龙雒侯韩曾出任前将军一职时,他能够顺应世俗,做善事,忠厚、谨慎,不参与政事,遇事谦和退让,爱护别人。他的先祖原本是春秋时晋国的六卿之一。自从拥有封地成为诸侯以来,子孙相继为王为侯,子子孙孙世代相传,不曾断绝,经过了多少年岁和世代,直到今天,算起来已经有一百多年了,怎么能够和在自己这一辈就失去爵位、封地的功臣们相提并论呢?实在是悲哀啊,后世的人们要引以为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