蒙恬列传 白话文翻译

蒙恬,他的祖先是齐国人。蒙恬的祖父叫蒙骜,从齐国来到秦国服侍秦昭王,官位达到上卿。秦庄襄王元年(前249年),蒙骜任秦国的将领,带领军队攻打韩国,占领了成皋、荥阳等地区,设置三川郡。庄襄王二年(前248年),蒙骜带领军队攻打赵国,占领了三十七座城池。秦始皇二年(前245年),蒙骜带领军队攻打韩国,占领了十三座城池。秦始皇五年(前242年),蒙骜带领军队攻打魏国,夺取了二十座城池,设置东郡。秦始皇七年(前240年),蒙骜去世。蒙骜的儿子叫蒙武,蒙武的儿子名叫蒙恬。蒙恬曾经曾做过狱讼记录工作,并负责掌管有关文件和狱讼档案。秦始皇二十三年(前224年),蒙武成为秦国的副将军,跟王翦一同攻打楚国,大破楚军,杀死了楚军将领项燕。秦始皇二十四年(前223年),蒙武又带领军队攻打楚国,活捉了楚王。蒙恬的弟弟叫蒙毅。

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年),蒙恬因为出身将门的原因能够出任秦军将领,攻打齐国,大破齐军,被提升为内史。秦国兼并天下后,便派遣蒙恬带领三十万大军,向北进军驱逐戎狄,将黄河以南的土地全部收复。同时还修建长城,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,来控制险要的关塞,西起临洮,一直延伸到辽东,绵延一万多里。他又带兵渡过黄河,占据阳山,向北逶迤延伸。蒙恬的军队在野外宿营十多年,驻扎在上郡。那时候,蒙恬威震匈奴。秦始皇十分尊重宠信蒙氏兄弟,信任并赏识他们的才能。因为对蒙毅很亲近,蒙毅的官位升到上卿,外出的时候可以陪同皇帝乘坐同一辆车,在朝中时则侍奉在皇帝身边。蒙恬负责外部事务,而蒙毅则在朝中出谋划策,被誉为忠信大臣,所以朝中将相没有人敢和他们相争。

赵高,是赵国王族的一支。赵高兄弟几人,都是生下来就被阉割而成为宦者的,他的母亲曾经受过刑罚,因此家人世世代代身份卑贱。秦王听说赵高是个很有能力的人,精通刑狱法律,于是就选拔他担任中车府令。赵高私下侍奉始皇的公子胡亥,教导他学习审判案件。赵高曾经犯下大罪,秦始皇命令蒙毅将他依法惩处。蒙毅不枉法,依法将赵高判处死刑,同时剥夺了他的官籍。秦始皇认为赵高办事认真勤勉,就赦免了他的死罪,让他官复原职,享有原来的爵位。

秦始皇想要巡游天下,经过九原郡,直接抵达甘泉宫,于是派遣蒙恬先去开辟道路,从九原郡到甘泉官,开山填谷,全程长达一千八百里。道路没能竣工。

秦始皇三十七年(前210年)冬天,始皇启程巡游会稽,随行队伍沿海而上,向北前往琅邪。秦始皇中途患病,便派蒙毅折回向山川神灵祭祀祈祷,蒙毅没有来得及返回。

秦始皇巡行到沙丘的时候就因病驾崩了,但是没有对外公布消息,大臣们都不知道这件事情。当时,丞相李斯、公子胡亥和中车府令赵高经常侍奉在秦始皇身边。赵高一直深得胡亥宠幸,因此想要拥立胡亥即位称帝,同时又对蒙毅依法惩办他而没有出手相助心怀怨恨,所以有害人之心,就跟丞相李斯、公子胡亥密谋策划,拥立胡亥为太子。立下太子以后,就立即派使者假托罪名赐公子扶苏和蒙恬自杀。扶苏自杀死后,蒙恬对这件事情有所怀疑,就要求申诉。使者将蒙恬交给狱吏,关押在另一个地方。胡亥任用李斯的家臣担任督军之职。使者回来向胡亥汇报,胡亥听说扶苏已经死了,就想要释放蒙恬。赵高生怕蒙氏兄弟重新获宠,再次掌握大权,仍然对他们怀恨在心。

子婴向二世皇帝进言规劝说:“我听说从前赵王迁曾经杀死他的忠臣李牧而重用颜聚,燕王喜暗地里使用荆轲的计谋,违背燕国、秦国两国之间的盟约,齐王建杀死他从前的忠臣而采用后胜的建议。这三位君主,最后都因为任用改变自己国家旧有体制的人,最终导致国家灭亡,而且灾难殃及自身。现在的蒙氏兄弟,是秦朝的大忠臣和谋士,而君王想要将他们一起抛弃,我私下认为这是不可行的。我听说草率考虑问题的人是没有办法治理国家的,独断专行、自以为是的人是不能够保全君位的。将忠臣诛杀却任用那些没有操守德行的人,这样做对内没有办法让群臣互相信任,对外没有办法激发战士们的斗志,我私下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。”

胡亥不听。而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,令蒙毅曰:“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。今丞相以卿为不忠,罪及其宗。朕不忍,乃赐卿死,亦甚幸矣。卿其图之!”毅对曰:“以臣不能得先主之意,则臣少宦,顺幸没世,可谓知意矣。以臣不知太子之能,则太子独从,周旋天下,去诸公子绝远,臣无所疑矣。夫先主之举用太子,数年之积也,臣乃何言之敢谏,何虑之敢谋!非敢饰辞以避死也,为羞累【羞累:以连累先主的名誉为羞耻。】先主之名,愿大夫为虑焉,使臣得死情实。且夫顺成全者,道之所贵也;刑杀者,道之所卒也。昔者秦穆公杀三良【三良:指子车奄息、仲行、针虎。】而死,罪百里傒而非其罪也,故立号曰‘缪’。昭襄王杀武安君白起,楚平王杀伍奢,吴王夫差杀伍子胥,此四君者,皆为大失,而天下非之,以其君为不明,以是籍【籍:通“藉”,狼藉。】于诸侯。故曰‘用道治者不杀无罪,而罚不加于无辜’。唯大夫留心!”使者知胡亥之意,不听蒙毅之言,遂杀之。

胡亥没有听从子婴的劝谏。却派遣御史曲宫乘坐驿车赶往代地,传达胡亥的诏令,对蒙毅说:“先帝想要立太子,而您却阻拦他。现在皇帝认为您不够忠诚,你的罪过株连到你的家族。我不忍心,只赐你一个人死罪,这已经是很幸运的事情了。你自己思考下这件事情吧!”蒙毅回答说:“如果说我没有得到先帝的欢心,那么我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做官,顺从先帝的旨意而得到宠幸,直到先帝驾崩,可以说是能顺应先主的心意了吧。如果说我不清楚太子的才能,那么太子单独跟随先帝,一起周游天下,先帝对太子的宠幸远远超过其他各位公子,我没有什么疑惑的地方。先帝选拔太子,是经过多年深思熟虑的结果,我怎么敢进谏什么话呢,更不要说什么计策谋划!我并不敢粉饰言辞来为自己逃避死罪,只是因为牵连到先帝的名誉而感到羞耻,希望大夫能够慎重考虑,让我死也算死得罪有应得。况且顺路成全,这是道义所推重的;严刑诛杀,这是道义所唾弃的。从前秦穆公杀死三位忠臣为自己殉葬,给百里傒判处了不应得的罪名,因此立谥号为‘缪’。秦昭襄王杀死武安君白起,楚平王杀死伍奢,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,这四位君主,都犯下了大错,全天下的人都对他们产生非议,认为这几位君王不是贤明的君王,因此他们在各诸侯国中声名狼藉。因此说‘用道义治理国家的人不会杀害无罪的臣民,而刑罚也不会加在没有犯罪的人的身上’。希望大夫您能够留意这件事!”使者明白胡亥的心意,没有听从蒙毅的话,于是杀死了蒙毅。

二世皇帝又派使者来到阳周,命令使者传话给蒙恬说:“您所犯下的过失太多了,而您的弟弟蒙毅也犯下大罪,按照律法规定牵连到内史。”蒙恬说:“从我的祖先开始,一直到后代子孙,在秦国创建功勋和名誉已经整整三代了。现在我带领三十多万大军,尽管身陷牢狱,但是我仍然有足够的势力发动反叛,可是我明知自己死定了却还是要遵守节义,是因为不敢玷污了祖先的教诲,是因为没有忘记先帝。从前周成王刚刚即位的时候,还只是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幼儿,周公旦背着成王上朝,最终得以平定天下。等到成王病重的时候,周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投进黄河之中,说:‘君王年少无知,一直都是我管理事情。假如有什么罪过,请允许我承受这种祸殃。’这些话都记录了下来,收藏在档案馆里。周公旦这样作可以说是竭尽忠诚了。等到周成王长大能够独力治理国家的时候,有奸臣进献谗言说:‘周公旦很早就想要作乱了,如果君王现在不多加防备,就一定会产生大的变故。’成王就十分生气,周公旦因此逃奔到楚国。成王来到档案馆察看文档,看见了周公旦的祷辞书,于是流着眼泪说道:‘是谁说周公旦想要谋反作乱!’于是他杀死了向自己进谗言的人,而让周公姬旦返回。因此后来《周书》上说‘判断事情一定要再三商议,反复比较’。现在我蒙氏家族,世代为朝廷尽忠,从来没有异心,而最后竟是这样的结果,这一定是有乱臣贼子倒行逆施,身为臣子的权势却凌驾于君主之上的结果。周成王尽管有过失但是能够及时补救,最终让周朝昌盛繁荣;夏桀杀死关龙逢,商纣杀死王子比干而不知道后悔,最后落得身死国亡的下场。因此我认为犯了过错是可以补救的,如果听从劝谏就能够觉醒。参互交错地审察,是先贤的方法。我所说的这些话,并不是想要为自己开脱罪责,而是即将为忠言直谏而死,恳请陛下能够为天下苍生考虑遵循正确的道路。”使者说:“我受命前来对将军行刑,不敢将您说的这些话转达给皇上。”蒙恬长叹一声说:“我对上天有什么罪,没有什么过错却还要死吗?”过了很久,蒙恬又慢慢地说:“我蒙恬的罪过,早就该死了。起自临洮,一直到辽东,修筑城墙、挖深沟长达一万多里,这中间不可能没有切断地脉吧?这就是我犯下的罪过。”于是蒙恬服毒自杀了。

太史公说:我去北部边境,从蒙恬开辟的直道返回,沿途看到蒙恬为秦朝修筑的长城、堡垒,开山填谷,将直道连通,这确实太耗费百姓的人力、物力了。当时秦国刚刚吞并诸侯,天下百姓尚且没有安定,战争的创伤还没有治愈,而蒙恬身为一代名将,没有在这个时候极力向始皇进谏,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,供养老人,抚养孤儿,致力于维护百姓的安定生活,反而对始皇曲意逢迎,大兴土木,他们兄弟被诛杀,不也是应该的吗!怎么能够将罪过归咎于地脉呢?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