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二诸侯年表 白话文翻译

太史公在读《春秋历谱谍》时,每当读到周厉王之时,总会放下书并发出叹息。说:唉!鲁国的太师挚可真是有真知灼见啊!商纣王制作象牙筷子,而箕子因为他的奢侈而悲叹。周朝的政治尚有缺陷,诗人以男女爱情生活为基础,作出了《关雎》。仁义日渐衰败,诗人创作《鹿鸣》诗以讽刺。到了周厉王,因为厌恶听到别人对他指出过失,那时的公卿都害怕遭到杀害而不敢直谏,祸乱由此而发生,结果厉王逃奔到了彘,祸乱是从京师开始的,后来朝廷由周公、召公联合起来执政。从那以后,不同的诸侯国彼此开始武力征伐,强盛的国家欺压弱小的国家,征讨也不再请示周天子。但这些诸侯国却都假借着朝廷的名义讨伐别的国家,争夺盟主之位,政令都操纵在五霸手中,诸侯任意横行,奢侈淫乱,不守法度,作乱篡权的臣子渐渐兴起了。齐、晋、秦、楚等国家在西周时都十分弱小,他们有的封地百里,有的只有五十里。晋国有三河相阻,齐国背负着东海,楚国则划长江、淮河为界,秦国所依靠的是雍州的险固,这四个国家依次兴起,相继做过霸主,文王、武王曾经褒封过的大国,都因为他们的声威而顺服。因此孔子为了彰明帝王之道,曾经为七十多个国君做事,都没能得到重用。所以孔子就向西去观阅周室的图籍,论述历史旧闻,以鲁国的历录为基础编成《春秋》,上起鲁隐公元年,向下一直到时的获麟之年。他简略了史籍所用的文辞,删去了那些繁琐冗杂的地方,以此来制定义理和法度,进而让王道更加完备,让人事得以通彻。孔子的七十多个徒弟都接受了他亲口传授的意旨,因为其中包含着批评、规劝、褒扬、隐讳、贬抑、损伤之类的文辞,所以不能从书面上表达出来。鲁国的君子担忧孔子的徒弟们都各持异端,各执己见,丧失掉《春秋》的最初面目,因此他以孔子编的历史为基础,详细阐述了他的观点,写出了《左氏春秋》。铎椒是楚威王的师傅,因为楚王无法阅读全部的《春秋》,他就选取了其中讲述成败的经验教训部分,写出了四十章,命名为《铎氏微》。赵孝成王之时,他的宰辅虞卿上采《春秋》的记载,下观当今时代的形势,也写出了八篇著作,也就是《虞氏春秋》。吕不韦,是秦国庄襄王的丞相,他也查阅了远古史迹,删减或是选用《春秋》的内容,汇集了六国的时事,写出了八览、六论、十二纪,称之为《吕氏春秋》。而到了荀卿、、公孙固及韩非这些人,也都时常各自采取《春秋》的文义来著书立说,实在是难以全部记述下来。汉朝的丞相张苍采用历谱的格式写出了《终始五德传》,上大夫董仲舒推究《春秋》所包含的微言大义,也很是写出了一些文章。

太史公说:对于《春秋》来说,儒者所用只是断章取义,游说家发挥的只是它的辞令,并不重视综合其始终;钻研历法之人只看重《春秋》的年月,研究命运的人只看到《春秋》的神运,整饬谱谍的人只借鉴《春秋》的世系,所用的言词都十分简略,我们想一睹《春秋》的要旨都相当困难。因此我就将春秋时期的十二个诸侯国编成系谱,上起共和下至孔子,用年表的形式把钻研《春秋》《国语》的学者所得到的盛衰意旨详述在本篇中,为那些立志成学治古文的人提举纲要,删去芜杂。

元芳,你怎么看?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