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记

中国历代史书中,以被赋予“正史”地位的“二十四史”最为重要,而“二十四史”之首就是西汉司马迁所著的《史记》。《史记》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,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,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(前122年),叙述了三千年左右的历史。全书略于先秦,详于秦汉,有本纪十二篇,表十篇,书八篇,世家三十篇,列传七十篇,共一百三十篇。
历书 原文及注释
昔自在古,历建正【建正:设定正月位置。如秦以十月为正月,称为建亥,周以十一月为正月,称为建子等。正,即正月,岁首。】作于孟春。于时冰泮【冰泮:冰融化。】发蛰,百草奋兴,秭鳺【秭鳺:即杜鹃鸟。】先滜【滜:通“嗥”,鸣,叫。】。物乃岁具,生于东,次顺四时,卒于冬分。时鸡三号,卒明。抚【抚:犹“循”。依次。】十二月节,卒于丑。日月成,故明也。明者孟也,幽者幼也,幽明者雌雄也。雌雄代兴,而顺至正之统也。日归于西,起明于东;月归于东,起明于西。正不率天,又不由人,则凡事易坏而难成矣。 王者易姓受命,必慎始初,改正朔【改正朔:改定历法。正,岁始正月。朔,每月初一。】,易服色,推本天元,顺承厥意。

太史公曰:神农以前尚矣。盖黄帝考定星历,创建五行,起消息【起消息:确定阴阳消长变化。消,坤者阴,死为消。息,干者阳,生为息。】,正闰余【正闰余:正确确定闰月余分的大小。】,于是有天地神祇物类之官,是谓五官【五官:即春官、夏官、秋官、冬官、中官,分别名为青云、缙云、白云、黑云、黄云。】。各司其序,不相乱也。民是以能有信,神是以能有明德。民神异业,敬而不渎,故神降之嘉生【嘉生:嘉谷。】,民以物享,灾祸不生,所求不匮。

少暤氏之衰也,九黎乱德,民神杂扰,不可放物,祸菑荐至【荐至:一起到来。】,莫尽其气。颛顼受之,乃命南正【南正:主管南方之政(即阳事)的官员。】重司天以属神【属神:领属神事,如祭祀之类。】,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【属民:领属民事。】,使复旧常,无相侵渎。 其后三苗服九黎之德,故二官咸废所职,而闰余乖次,孟陬【孟陬:正月。】殄灭,摄提【摄提:星名,随斗杓(北斗星的第五、六、七三颗星)所指建十二月。】无纪,历数失序。尧复遂重黎之后,不忘旧者,使复典之,而立羲和之官。明时正度,则阴阳调,风雨节,茂气至,民无夭疫。年耆【年耆:泛指年老。耆,六十岁。】禅舜,申戒文祖,云“天之历数在尔躬”。舜亦以命禹。由是观之,王者所重也。 夏正【夏正:夏朝历法开始的月份。】以正月,殷正以十二月,周正以十一月。盖三王之正若循环,穷则反本。天下有道,则不失纪序【纪序:纪元的次序,即历法的次序。】;无道,则正朔不行于诸侯。 幽、厉之后,周室微,陪臣【陪臣:列国之臣。】执政,史不记时,君不告朔【告朔: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。天子在岁末时将来年每月的颁给诸侯,在每月的朔日以活羊祭告于庙。】,故畴人【畴人:星历算学者。】子弟分散,或在诸夏,或在夷狄,是以其禨祥废而不统。周襄王二十六年闰三月,而《春秋》非之。先王之正时也,履端于始,举正于中,归邪于终。履端于始,序则不愆;举正于中,民则不惑;归邪于终,事则不悖。 其后战国并争,在于强国禽敌,救急解纷而已,岂遑念斯哉!是时独有邹衍,明于五德之传,而散消息之分,以显诸侯。而亦因秦灭六国,兵戎极烦,又升至尊之日浅,未暇遑也。而亦颇推五胜,而自以为获水德之瑞,更名河曰“德水”,而正以十月,色上黑。然历度闰余,未能睹其真也。

汉兴,高祖曰“北畤待我而起”,亦自以为获水德之瑞。虽明习历及张苍等,咸以为然。是时天下初定,方纲纪大基,高后女主,皆未遑,故袭秦正朔服色。 至孝文时,鲁人公孙臣以终始五德上书,言“汉得土德,宜更元,改正朔,易服色。当有瑞,瑞黄龙见”。事下丞相张苍,张苍亦学律历,以为非是,罢之。其后黄龙见成纪,张苍自黜,所欲论着不成。而新垣平以望气见,颇言正历服色事,贵幸,后作乱,故孝文帝废不复问。 至今上即位,招致方士唐都,分其天部;而巴落下闳运算转历,然后日辰之度与夏正同。乃改元,更官号,封泰山。因诏御史曰:“乃者,有司言星度之未定也,广延宣问,以理星度,未能詹【詹:通“赡”。满足。】也。盖闻昔者黄帝合而不死,名察度验,定清浊,起五部,建气物分数。然盖尚矣。书缺乐弛,朕甚闵焉。朕唯未能循明也,<绞丝旁+由>绩日分,率应水德之胜。今日顺夏至,黄钟为宫,林钟为征,太蔟为商,南吕为羽,姑洗为角。自是以后,气复正,羽声复清,名复正变,以至子日当冬至,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。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已詹,其更以七年为太初元年。年名‘焉逢摄提格’,月名‘毕聚’,日得甲子,夜半朔旦冬至。”

◎ 历术甲子篇 太初元年,岁名“焉逢摄提格”,月名“毕聚”,日得甲子,夜半朔旦冬至。

△ 正北【正北:冬至所在辰次的方位。太初元年冬至在夜半子时,子的方位是正北。】十二【十二:指一年的月数,无闰月为十二个月,有闰月为十三个月。】 无大余【大余:指月朔大余,用于计算月朔甲子日名的参数。已知本年初的月朔干支日名,将本年的总天数减去所含的甲子周数,剩余的不足一甲子的部分,整日数称为大余。从本年初的月朔干支,数到大余数目之外的第一个干支名,就是下年初的月朔干支日名。】,无小余【小余:指月朔大余,是月朔甲子余数中不足一整日的部分。】; 无大余【大余:指冬至大余。已知本年冬至日名,从本年总天数中除去所包含的甲子周数,剩余部分中的整日数称为大余。从本年初的冬至干支日名,数到大余数之外的第一个干支就是下年冬至的干支日名。】,无小余【小余:指冬至小余,即冬至日余数中不足一整日的部分。】; 焉逢摄提格太初元年。 十二 大余五十四,小余三百四十八; 大余五,小余八; 端蒙单阏【端蒙单阏:端蒙作“旃蒙”,为“乙”;单阏为“卯”,知端蒙单阏为乙卯年。】二年。 闰十三 大余四十八,小余六百九十六;大余十,小余十六; 游兆执徐三年。

十二 大余十二,小余六百三; 大余十五,小余二十四; 强梧大荒落四年。 十二 大余七,小余十一; 大余二十一,无小余; 徒维敦牂天汉元年。 闰十三 大余一,小余三百五十九; 大余二十六,小余八; 祝犁协洽二年。 大余二十五,小余二百六十六; 大余三十一,小余十六; 商横涒滩三年。 十二 大余十九,小余六百一十四; 大余三十六,小余二十四; 昭阳作鄂四年。 闰十三 大余十四,小余二十二; 大余四十二,无小余; 横艾淹茂太始元年。 十二 大余三十七,小余八百六十九; 大余四十七,小余八; 尚章大渊献二年。 闰十三 大余三十二,小余二百七十七; 大余五十二,小余一十六; 焉逢困敦三年。 十二 大余五十六,小余一百八十四; 大余五十七,小余二十四; 端蒙赤奋若四年。 十二 大余五十,小余五百三十二; 大余三,无小余; 游兆摄提格征和元年。 闰十三 大余四十四,小余八百八十; 大余八,小余八; 强梧单阏二年。 十二 大余八,小余七百八十七; 大余十三,小余十六; 徒维执徐三年。 十二 大余三,小余一百九十五; 大余十八,小余二十四; 祝犁大荒落四年。 闰十三 大余五十七,小余五百四十三; 大余二十四,无小余; 商横敦牂后元元年。 十二 大余二十一,小余四百五十; 大余二十九,小余八; 昭阳汁洽二年。 闰十三 大余十五,小余七百九十八; 大余三十四,小余十六; 横艾涒滩始元元年。

△ 正西 十二 大余三十九,小余七百五; 大余三十九,小余二十四; 尚章作噩二年。 十二 大余三十四,小余一百一十三; 大余四十五,无小余; 焉逢淹茂三年。 闰十三 大余二十八,小余四百六十一; 大余五十,小余八; 端蒙大渊献四年。 十二 大余五十二,小余三百六十八; 大余五十五,小余十六; 游兆困敦五年。 十二 大余四十六,小余七百一十六; 无大余,小余二十四; 强梧赤奋若六年。 闰十三 大余四十一,小余一百二十四; 大余六,无小余; 徒维摄提格元凤元年。 十二 大余五,小余三十一; 大余十一,小余八; 祝犁单阏二年。 十二 大余五十九,小余三百七十九; 大余十六,小余十六; 商横执徐三年。 闰十三 大余五十三,小余七百二十七; 大余二十一,小余二十四; 昭阳大荒落四年。 十二 大余十七,小余六百三十四; 大余二十七,无小余; 横艾敦牂五年。 闰十三 大余十二,小余四十二; 大余三十二,小余八; 尚章汁洽六年。 十二 大余三十五,小余八百八十九; 大余三十七,小余十六; 焉逢涒滩元平元年 十二 大余三十,小余二百九十七; 大余四十二,小余二十四; 端蒙作噩本始元年。 闰十三 大余二十四,小余六百四十五; 大余四十八,无小余; 游兆阉茂二年。 十二 大余四十八,小余五百五十二; 大余五十三,小余八; 强梧大渊献三年。 闰十三 大余三十七,小余三百八; 大余三,小余二十四; 祝犁赤奋若地节元年。 十二 大余一,小余二百一十五; 大余九,无小余; 商横摄提格二年。 闰十三 大余五十五,小余五百六十三; 大余十四,小余八; 昭阳单阏三年。

△ 正南

十二 大余十九,小余四百七十; 大余十九,小余十六; 横艾执徐四年。

十二

大余十三,小余八百一十八; 大余二十四,小余二十四; 尚章大荒落元康元年。 闰十三 大余八,小余二百二十六; 大余三十,无小余; 焉逢敦牂二年。 十二 大余三十二,小余一百三十三; 大余三十五,小余八; 端蒙协洽三年。 十二 大余二十六,小余四百八十一; 大余四十,小余十六; 游兆涒滩四年。 闰十三 大余二十,小余八百二十九; 大余四十五,小余二十四; 强梧作噩神雀元年。 十二 大余四十四,小余七百三十六; 大余五十一,无小余; 徒维淹茂二年。 十二 大余三十九,小余一百四十四; 大余五十六,小余八; 祝犁大渊献三年。 闰十三 大余三十三,小余四百九十二; 大余一,小余十六; 商横困敦四年。 十二 大余五十七,小余三百九十九; 大余六,小余二十四; 昭阳赤奋若五凤元年。 闰十三 大余五十一,小余七百四十七; 大余十二,无小余; 横艾摄提格二年。 十二 大余十五,小余六百五十四; 大余十七,小余八; 尚章单阏三年。 十二大余十,小余六十二; 大余二十二,小余十六; 焉逢执徐四年。 闰十三大余四,小余四百一十; 大余二十七,小余二十四; 端蒙大荒落甘露元年。 十二 大余二十八,小余三百一十七; 大余三十三,无小余; 游兆敦牂二年。 十二 大余二十二,小余六百六十五; 大余三十八,小余八; 强梧协洽三年。 闰十三 大余十七,小余七十三; 大余四十三,小余十六; 徒维涒滩四年。 十二大余四十,小余九百二十; 大余四十八,小余二十四; 祝犁作噩黄龙元年。 闰十三 大余三十五,小余三百二十八; 大余五十四,无小余; 商横淹茂初元元年。

△ 正东 十二 大余五十九,小余二百三十五; 大余五十九,小余八; 昭阳大渊献二年。 十二 大余五十三,小余五百八十三; 大余四,小余十六; 横艾困敦三年。 闰十三 大余四十七,小余九百三十一; 大余九,小余二十四; 尚章赤奋若四年。 十二 大余十一,小余八百三十八; 大余十五,无小余; 焉逢摄提格五年。 十二 大余六,小余二百四十六; 大余二十,小余八; 端蒙单阏永光元年。 闰十三 无大余,小余五百九十四; 大余二十五,小余十六; 游兆执徐二年。 十二 大余二十四,小余五百一; 大余三十,小余二十四; 强梧大荒落三年。 十二 大余十八,小余八百四十九; 大余三十六,无小余; 徒维敦牂四年。 闰十三 大余十三,小余二百五十七; 大余四十一,小余八; 祝犁协洽五年。 十二 大余三十七,小余一百六十四; 大余四十六,小余十六; 商横涒滩建昭元年。 闰十三 大余三十一,小余五百一十二; 大余五十一,小余二十四; 昭阳作噩二年。 十二 大余五十五,小余四百一十九; 大余五十七,无小余; 横艾阉茂三年。 十二 大余四十九,小余七百六十七; 大余二,小余八; 尚章大渊献四年。 闰十三 大余四十四,小余一百七十五; 大余七,小余十六; 焉逢困敦五年。 十二 大余八,小余八十二; 大余十二,小余二十四; 端蒙赤奋若竟宁元年。 十二 大余二,小余四百三十; 大余十八,无小余; 游兆摄提格建始元年。 闰十三 大余五十六,小余七百七十八; 大余二十三,小余八; 强梧单阏二年。 十二 大余二十,小余六百八十五; 大余二十八,小余十六; 徒维执徐三年。 闰十三 大余十五,小余九十三; 大余三十三,小余二十四; 祝犁大荒落四年。 右《历书》:大余者,日也。小余者,月也。端蒙者,年名也。支:丑名赤奋若,寅名摄提格。干:丙名游兆。正北,冬至加子时;正西,加酉时;正南,加午时;正东,加卯时。

上一篇:暂无
元芳,你怎么看?
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Copyright © 2017-
参考资料:《史记》精注全译,李翰文主编 司马迁 撰、《帝鉴图说》、《钦定书经图说》、《飞影阁画集》、《马骀画宝》
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到原作者的权益,请致邮箱:466698432@qq.com |鄂ICP备13017733号-10